1,上海交大医学院黄菊团队揭示寒冷促进食欲增加的神经环路机制
来源:小柯生命
早在几十年前,科学家就发现哺乳动物倾向于增加寒冷环境下的食物摄入。这种温度调节进食的现象被认为是寒冷环境下动物为了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而需要更多的食物摄入来维持能量平衡。尽管我们对于体温调节和摄食行为的相关的神经环路已经比较清楚,但介导它们之间如何联系,以及这些与体温调节相关的脑区如何影响进食相关脑区神经元的活动仍有很多谜团。
近日,Cell Reports 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黄菊研究员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一条由下丘脑视前区寒冷感知神经元到下丘脑弓状核促摄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通路,以此促进小鼠在寒冷环境下的进食行为。研究人员证实了 mPOA-ARCAgRP神经环路对于寒冷诱发进食行为是必要且充分的。
2,【学术快报】伊索寓言的科学解读:韩世辉课题组揭示信念调节共情和利他行为的心理、神经机制
来源:北大脑科学
伊索寓言《狼来了》家喻户晓,这个故事寓意人类利他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相信别人情绪(害怕或疼痛)和需求的真实性,是利他行为的前提。近日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研究所、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韩世辉教授与其博士研究生吴桃宇,在学术期刊eLife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结合行为和多模态脑成像手段揭示了信念调节人类利他行为的心理和脑机制。
研究结果还进一步揭示了一个链式中介效应,即对他人疼痛真实性信念的变化会调节利他行为,而这一调节作用被共情神经活动和对于他人疼痛的主观感受所中介。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信念可能是一个对共情认知调控的阀门,从而影响利他行为。
3,新方法,新分型!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张捷研究员联合国内外临床团队基于个体化大脑结构共变网络揭示精神分裂症异质性
来源:复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高致残性精神障碍,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神经影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异质性进行判别和分型成为临床研究的新路径。近日,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捷研究员联合哈佛大学医学院等研究人员组成国际合作团队,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发展了一种基于个体水平统计量的结构共变网络分析方法。该研究揭示了精神分裂症病人个体化灰质共变网络中存在着异质性。基于这种异质性,可将病人稳定地分为2个与焦虑和抑郁症状有关的亚型。
该项研究通过发展个体化水平的统计指标,构建了个体水平结构共变网络。该研究提出的基于脑影像的分型手段可辅助诊断,提示医生进行不同的抗抑郁治疗,从而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
4,3.1亿年前的脑
来源:原理
地质保存软体生物是可能的,甚至一些看似最脆弱的生物也出现在了化石记录中,比如水母。但动物身体精细的解剖结构呢?比如它们的脑、内脏或者其他器官,这些也能变成化石被保留下来吗?近日发表在《地质学》期刊上的研究展示了一只古代水生节肢动物,也就是一种肢体分节的无脊椎动物,它精巧的脑部是如何被保存下来的。
研究人员在美国发现了一只3.1亿年前的鲎(Euproops danae),其脑部几乎完好无损,它也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中枢神经系统保存完好的节肢动物化石之一。如果将这一化石的神经系统与现代的一种鲎(Limulus polyphemus)的神经系统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尽管它们生活的年代相隔3.1亿年,但在这两个物种中都出现了相同的结构。
5,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来源: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躯体感觉神经系统受损或病变不仅会导致功能障碍,还会增加疼痛敏感性或引起自发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通常是慢性的,即疼痛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国际疼痛学会设立特别工作组与世界卫生组织的代表密切合作,制定了更具系统性的慢性疼痛分类,并收录于ICD-11编码。近日发表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的文章从疼痛分类的角度,将超过3个月的持续性或反复性疼痛有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进行了重新分类。
新分类列出了慢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最常见的疾患: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痛性多发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痛性神经根病变。同时也列出了慢性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最常见的疾患:脊髓或脑损伤后疼痛、卒中后疼痛、多发性硬化相关性疼痛。在ICD-11中,专家们将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进行了精细分类,这对于应对相关疼痛治疗中的挑战和满足公共健康需求十分必要。
6,适合女性的抑郁预防措施未必适合男性——来自一项大规模调研的启示 | 研究速递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抑郁的患病风险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外部环境。众所周知,抑郁障碍存在多个维度的性别差异,社会层面的保护因素(如社交互动及社会支持)也很可能男女有别,但目前认识仍不深入。近日美国麻省总医院Roy H Perlis及其合作者于Depress Anxiety 发表了研究文章。
本项大规模研究显示,与动物模型研究结果类似,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层面上的抑郁保护因素有所不同:只有三组保护因素中最弱的一组,即社会支持水平更高,未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经常参加宗教活动,以及对他人更加信任,似乎仅对女性有保护作用。
7,速递 | 靶向体内“垃圾”蛋白处理通路,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研发合作获得新进展
来源:药明康德
全球约有超过5000万人患有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1000万人患有帕金森病。这都与大脑中异常折叠的蛋白质积累有关,这些蛋白质会导致神经细胞的功能受损和死亡。细胞的泛素-蛋白酶体降解机制通过给需要降解的蛋白加上“泛素”的标签,让它们可以被运送到蛋白酶体里进行降解。去泛素化酶可以去掉蛋白上的泛素标签,在调节蛋白降解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日Mission Therapeutics和艾伯维(AbbVie)联合宣布,两家公司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合作项目达到第二个里程碑,将选定的去泛素化酶(DUB)靶标推进到药物发现的下一个阶段。基于体外和体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模型的支持性数据,艾伯维已经确定了两个DUB靶标。
8,如果不想跑步,这些“省事儿”的运动也能帮你“燃烧脂肪”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管住嘴+迈开腿”是最健康的减肥方法。但一想到要花时间让自己精疲力尽地去进行耐力运动,绝大部分人望而却步。其实有一种可以在原地的运动方式也能帮助你燃烧脂肪,而且不用花费太多时间。近日,发表在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杂志FASEB 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肯塔基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抗阻训练——一种保持恒定运动速度的肌力抗阻训练方法可以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帮助我们燃烧脂肪,它通过触发分子水平的变化给人体带来健康益处。